天命中国(6)三分天下有其一

这是挪亚的儿子闪、含、雅弗的后代。洪水以后,他们都生了儿子。……这些是挪亚儿子的宗族,按着他们的后代立国。洪水以后,邦国就从他们散布在地上。(创世记 10:1,32)

远古时期的中国,民族的形成要早于国家的形成。西尼人来中国之前,就已经作为一个民族存在。西尼,作为这个民族的创始人和族长,他的后代流动着他的血液,有着共同的遗传特征,也继承了西尼的气质和性格,这就是民族认同,以区别于其它民族。但是一个民族的形成,不仅仅来自这种认同,也来自于与其它民族的互动,例如贸易、通婚乃至战争。

从更大的格局看,神创造的万民万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个民族,不仅要认清自己的本源和民族认同,也要在万民万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是神为他们预备的,也是他们要去探索的,让我们再次回到圣经《创世纪》,尤其是第十章,这份最早人类的家谱。

三分天下

按照圣经记载,由于人类在远古时代的滔天罪恶,被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洪水灭绝,只有一个家庭被上帝从灾难中保护拯救出来,也就是义人挪亚一家八口,包括挪亚和他的三个儿子,闪、含、雅弗以及他们各自的妻子。从那以后,地上所有的人,所有的民族都从他们一家衍生而来。通过大洪水,上帝其实重置了人类的血脉。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挪亚生了三个儿子,闪、含、雅弗,这三个人有着不同的外貌、性格和气质,最终形成了三大民族——闪族、含族和雅弗族,他们的后代又生儿育女,于是又衍生出众多大大小小的分支民族,在巴别塔事件以后分散到世界各地,建立了许多的国家。不管这些民族离他们的发源地有多远,又经过了多长时间,他们身体里闪、含、雅弗的血脉并没有改变。

我们先从挪亚的老大闪和闪族说起。在希伯来语中,闪(שם)是“名声”或者“名字”的意思,也有人解释为“有名望的人”,历史上出现的迦勒底人、亚述人、亚兰人都是闪族人,当今最有名的闪族人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现在主要分布在中东、波斯湾和中亚。

通常来说,闪族人皮肤较白,毛发较重,发色偏黑,瞳孔也是黑色的,鼻子比较高耸,常有鹰钩鼻,脸比较长,闪族的代表文明是游牧文明。闪族人的对灵最为敏感,他们通常对俗世没有那么看重,最擅长宗教事务,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均从闪族而出,救世主弥赛亚耶稣基督也是闪的后代。

雅弗是家中老三,从他而出的是雅弗族,希伯来语原意是“美丽”或者“扩张”,历史上雅利安人、高加索人、凯尔特人、突厥人,还有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等等都属于雅弗的后代。雅弗的后代占据的地域很广,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和美洲,所说的语言被称为印欧语系。

通常来说,雅弗族的身材比较高大,属于白种人,毛发较重,体味重,鼻子比较高耸,眼窝较深,头发有金色、棕色、白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眼睛的瞳孔以蓝色、绿色、黄绿色居多。雅弗族人如其名,是个扩张性很强的民族,他们理性、好战、尚武、极具冒险精神,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中国人有关的含和含族,希伯来原意带着“黑”与“暖”的意思。含的后代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大部分和美洲。历史上的苏美尔人、腓尼基人以及埃及人,现在的中国人、达罗毗荼人(印度本土民族)、日本人、印第安人、非洲黑人、爱斯基摩人、太平洋岛屿各部落都属于含族,语言被称为含语系。

含族通常肤色较深,身体没有那么高大,较瘦,四肢短,中颅型,脸长且平,不少是单眼皮,鼻翼并不很宽,浅棕黄肤色,黑直发,体毛少,基本上无体味。含族人不很擅长宗教,性格温和,不好战,他们更关注身体的需要和物质的层面,相对比较实际,乐于定居从事农业,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

6-1 典型的闪族、含族和雅弗族的相貌(从左至右)图片来源: http://humanphenotypes.net/

巴别塔以后,这三大民族带着他们继承各自祖先的样貌、气质、性格奔赴世界各地,占据属于自己的土地,建立自己的文化和文明,三大民族三分天下的格局就此形成。

三大天启

三大民族各有其深意,他们与三位一体,以及灵魂体的真理紧密相连(具体请阅读本号《挪亚后代的三族演义》),三大民族各有擅长,也各有短板,但他们拼合起来,反映的就是上帝完整的荣耀。上帝也没有偏待三大民族,他们各有自己的产业和土地,他们的后代,在历史上也曾各领风骚。

但是上帝也不搞平均主义,他也在三大民族中各挑选了一个民族,把上帝产业中最好的一部分赐给他们,以属神的启示来带领他们,让他们成为被上帝独宠的民族,成为三大民族的领袖。这当然首先出自上帝的选择,但同时也与这些民族的素质以及对上帝爱与恩典的回应有关。

在闪族中,上帝选择了犹太人或者希伯来人,犹太人无疑是上帝的长子,最为得宠的民族,上帝将旧约圣经赐给他们,引导他们,人类的救世主耶稣基督就出自这一民族;在雅弗族中,上帝选择了盎格鲁-撒克逊人,上帝主要用新约圣经引导和规范他们,他们享受基督教的恩惠两千年,并建立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两个帝国,大英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几乎统一了全世界。

最后来到含族,上帝选择的就是汉族-西尼人-中国人,这个我们前面提到的,肉身极其卑贱的民族。

6-2 闪含雅弗信仰谱系图

对于这三个民族,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他们各自的上帝信仰系统(如上图所示),这个信仰系统由上帝启示出来,帮助他们寻求上帝,并将上帝的祝福和产业带给这个民族,这些信仰系统有共同点,例如都有自己典籍(经书)、语言文字、属神的文化传统以及传递上帝启示,带领这个民族的圣贤。但是由于每个民族的气质和性格的不同,各自的信仰系统也有自己的民族特点。

含族之光

汉族-西尼作为含族的代表,所打造的信仰系统,我们前面几个章节已经领略一二。相比其他两个民族,具有典型的含族文化的特点,例如:

  1. 注重实际,注重应用

相对来说,闪族比较关注灵的层面,雅弗族比较关注思想的层面,而含族最关注的是物质和身体的需要。因此,含族对于上帝信仰非常实际,强调眼见为实,身体力行。整个儒家学说,都是“入世”的学问,关注的不是宗教理论,而是上帝信仰如何进入每个人的实际生活,并围绕上帝的“道”组织起整个社会秩序。儒家经典中的《大学》就非常典型。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实际的步骤来引导个人应用上帝之道。当然,中国古代信仰系统也有“虚”的一面,道家相对比儒家更注重灵性。

  • 注重关系

含族属于土地文明,定居文明,其人际关系与其他两个民族相对稳定,汉族作为典型的含族,也有搞关系的特长。因此,对于上帝,中国古代发展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神与人关系的亲密,领先于同期的犹太人的旧约系统。古代中国人更注重人际关系,发展出了“仁”、“义”、“和”等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准则,并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人伦关系次序,让中国古代的社会成为世界上最为稳定的社会。

  • 和平、全面、中庸

这三个关键词也与含族的性格特点紧密相连,相比闪族和雅弗族的好战、偏激与情绪化,定居文化的含族可谓四平八稳,做事考虑比较全面周密,甚至用了整整一部书《中庸》来表达这种思想。

  • 灵活与包容

由于注重实际,含族上帝信仰处理事情比较灵活和包容,不像闪族和雅弗族那样有时候“一根筋”,而是“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由于其灵活和包容性,中国古代的信仰可以统合圣经新旧约系统的一些优点,成为有新约特点的旧约式上帝信仰。例如儒家的“礼法”,既不像旧约的律法那样严苛与沉重,也没有新约中强调恩典带来的放纵,在恩典与律法中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 隐藏的上帝信仰

闪族与雅弗族信仰上帝,是显明出来的,他们走到那里,都会建教堂,发圣经,将上帝的名成天挂在嘴边。但相对内向的含族就不同,中国古代的上帝信仰很少提到上帝的名字,他们更注重将上帝的道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更注重身体力行而不是口惠实不至,因此,中国古代的上帝常常被无意隐藏了起来,再加上现代社会无神论的渲染,似乎中国古代也是无神论的社会,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最大的误解。

中国这个词其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表面上,“中国”这个词与上帝毫无关系,但《吕氏春秋》指出了“中”的来历: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古代的君王,选择了天下的中心建立国家,选择了国土的中心建立王宫。又选择了王宫的中心建立祭天之处(庙宇)。从这句话看,中国的古代绝非无神论国家,而是以上帝之道为中心建立整个国家,所以中国是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州”,这才是中国古代世界的最准确画像。

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中国古代与犹太人以及现代的英美一样,都是奉行上帝之道的国家,只不过信仰上帝的方式,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具有鲜明的含族色彩。

华夷之争

前面我们提到,从挪亚的后代衍生出无数的民族,这些民族在分散到世界各地以后,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有交流、学习、贸易和战争。西尼-汉族人在建立民族认同,建立国家的过程中,必定会与许多其它民族打交道。

西尼人来到中国这片土地以前,根据历史记载,就已经有其他民族居住在这片土地上,这些民族应该是拜偶像的野蛮民族,与西尼人的文明程度不是一个级别,因此被西尼人称为“四夷”。由于双方文明程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差距,西尼人基本消灭了居住在中原的“四夷”,或者将他们逼退到偏远之地,占据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土地,这是西尼人与外族的第一次交手。

古人总结他们与曾经这样区分华夏民族与四夷:

(汉族)覆载之内,日月所临,华夏居土中,生物受气正。其人性和而才惠,其地产厚而类繁,所以诞生圣贤,继施法教,随时拯弊,因物利用。三五以降,代有其人。君臣长幼之序立,五常十伦之教备,孝慈生焉,恩爱笃焉。主威张而下安,权不分而法一。生人大赉,实在於斯。……(蛮夷)其地偏,其气梗,不生圣哲,莫革旧风,诰训之所不可,礼义之所不及,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来则御之,去则备之,前代达识之士亦已言之详矣。

杜佑《通典》

后人进一步形容蛮夷:

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魏征

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也,譬如禽兽然。

苏轼

有人认为这是种族主义,其实不然,这是华夏民族基于上帝带领,对其他民族兽性显露的不屑,以及对于本民族获得上帝“仁义”之道的自信。汉族对于蛮夷,从不搞种族灭绝,而是恩威并施,尽量以德感化,历史上吸引了众多蛮夷民族归入华夏。 最终,“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如果天子能按照天道而行,四夷就会为天子守卫边疆)。

下一轮汉族与蛮夷的交手,持续了两千年,这些蛮夷主要为草原游牧民族,占据了中国的西北和东北方向的草原、沙漠与山地,与汉族展开了长期的周旋。最大的考验是西方殖民统治的到来,背后是从海洋而来,远方的雅弗族,这些我们在以后的章节再详述。

华夏中国,西尼汉族,就是在周围各个民族的熬炼中,被上帝塑造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