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以色列,如果某人受封成为国王或祭司,就要经历一个奇妙的仪式——在头上被抹上或者倒上膏油(由橄榄油和香料调和成),这样的人被称为“受膏者”,希伯来语为“מָשִׁיחַ”,音译过来就是我们熟悉的“弥赛亚”,新约的希腊文把这个词翻成“christos”,中文就是我们熟知的“基督”。
膏油代表的是属天的德性和权能,抹在人头上,代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人被上帝召唤和派遣,去完成上帝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和任务。最早的“受膏者”,就是字面意义,指那些受膏的君王和祭司。
但从以色列衰落以后,尤其是犹大灭国以后,“受膏者”——弥赛亚越来越成为一个专用词,指向一位终极的拯救者。因为这时的犹太人,境遇变得越来越差,不仅独立自主难保,还受到外族人不断的欺凌和压迫,犹太人迫切需要一位救主,将他们从困苦中拯救出来,带领他们推翻外族人的统治,复兴大卫和所罗门时代的荣耀。这种渴望,被众多先知,尤其是以赛亚的预言而得到加强。
其实这种 “弥赛亚”情结,古已有之。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盘点过许多以色列历史上留名的英雄人物,如亚伯拉罕、雅各、约瑟、摩西、约书亚、基甸、大卫、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约西亚……他们常常在以色列民族和国家危难之际出现,以惊人的魄力挽狂澜于既倒,从水火中拯救以色列。他们每个人,其实都与弥赛亚相似,在呼唤弥赛亚的出现。
犹太人的律法中也隐藏着“弥赛亚”。在妥拉的律法中,有会幕,有圣殿,还有一整套的献祭仪式,以及随之而来的祭司、祭祀的牛羊等等,然而,这些都是地上短暂的事物,圣殿会毁坏,祭司会死,牛羊岂能为人类赎罪?必有一神的羔羊,神的祭司来成全这一切。
律法本身也在呼唤一位完美的义人。严苛的律法,其实对于犹太人来说,是极重的重担,因为律法本不是为救人,而是来定罪,犹太人渴望遵循律法,这样就能成为义人,但他们越是遵守律法,越会发现自己的罪恶深重,这种无法达到神要求的痛苦,最终也会转化为对拯救者的渴望。
旧约圣经的预言也指向弥赛亚。从“女人的后裔”(创世记3:15)开始,到摩西口中的“一位先知”(申命记18: 15),再到大卫口中的“受膏者”(诗篇2:2),还有以赛亚的“童女怀孕生子”(以赛亚书7:14)……数百处经文的预言,为犹太人精细地勾勒出弥赛亚救世主的完整形象,让犹太人可以在他到来的时候认出他来。
最后,弥赛亚将是一位犹太人之子,是一位纯正的,如假包换的犹太人,他身上流淌着亚伯拉罕、雅各、大卫的血液,所以他将被称为“犹大的狮子”、“以色列的圣者”、“大卫的后裔”……
总结一下,弥赛亚属于犹太人,犹太人也是为弥赛亚而生,两者之间本来应该是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终于,当晨星在天空中发亮的时候,一位看似普通,却即将改变世界,震撼世界的小婴儿诞生了,牧羊人为他唱赞歌,东方三博士将黄金、乳香、没药献在他脚前……这就是耶稣基督,犹太人日思夜想的弥赛亚。
耶稣是踏着预言的鼓点降临的,时间、地点、血统、方式…..与旧约圣经的预言都能完美搭上,犹太人稍微查考圣经,就会认出他的真实身份,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不仅没有认出弥赛亚,还完全拒绝了他,实力演绎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最先拒绝耶稣的是他自己的亲人。他的父母还好,但弟弟妹妹们(耶稣是长子)的觉悟就没那么高了,多次对他弥赛亚的身份表示怀疑。
普通的犹太群众起先是欢迎耶稣的,因为耶稣在他们眼前行了许多的神迹奇事,如赶鬼医治、五饼二鱼,他们也喜欢耶稣所传讲的真理,是那么新鲜有力。但是,当他们听说,耶稣并非带领他们扫除外敌,复兴以色列,而是将要从死里复活,带给他们永生的时候,就纷纷离开了耶稣,让人无法理解他们的脑回路。
态度最为恶劣的是当时以色列那些宗教领袖们,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法利赛人和撒度该人,他们不仅拒不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而且耶稣的作为和言论显然触动了他们的权威,也动了他们靠宗教得利的奶酪,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于是这些人几乎疯狂地反对耶稣,成群结队地跟在耶稣后面,想要抓耶稣的把柄,几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有一件事可见他们的心肠之歹毒:经学家和法利赛人带了一个行淫时被抓到的妇人来,叫她站在中间,就对耶稣说:“先生,这妇人是正在犯奸淫的时候被抓到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怎样说呢?”他们说这话是要试探耶稣,要找把柄来控告他。耶稣却弯下身,用指头在地上写字。他们不住地问耶稣,他就挺起身来,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他就可以先拿起石头打她。”于是又弯下身在地上写字。他们听了这话,就从年老的开始,一个一个地都离开了,留下的只有耶稣和那个还站在那里的妇人。耶稣挺起身来,问她:“妇人,他们在哪里?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走吧,从现在起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 8:3-11 新译本)
这件事的两难之处在于,如果耶稣说打死这个女人,那么就违背了罗马人的法律,如果不打死她,就违背犹太人的律法,然而耶稣并没有落入陷阱,用一句话,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反倒显出上帝儿子的仁爱和智慧。
对于“自己人”的冷漠和攻击,耶稣的心情是悲凉、孤独与痛苦的,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马太福音 8:20)
但对犹太人,耶稣显示更多的是神的大爱。他以爱对恨,以善对恶,明明知道大部分犹太人不会接受自己,福音最终要走向外族人,但他却“知其不可为而勉力为之”,在他一生有限的时间里,并没有向外族人传福音,而是抓紧时间在犹太人当中做工,能传一个是一个。
对于那些顽冥不化的法利赛人和撒度该人,耶稣也是恨铁不成钢,虽然他用最严厉的语言去斥责他们,但这种责备的底色却是对他们的爱,希望能用这种尖利的语言唤醒他们,回到上帝的道路上来。
耶稣基督做了他该做的,说了他该说的,但大部分犹太人还是执迷不悟,他们越发仇恨耶稣,最后通过收买门徒犹大,勾结罗马人和希律王这些外族人,最终得偿所愿,将他们的救主耶稣基督——唯一的义人,钉在了十字架上。
人算不如天算,犹太人以为除掉了一个祸害,但他们不过是上帝的工具人,借着这些犹太人的邪恶作为,耶稣通过他的流血牺牲,为世人(也包括犹太人)赎罪,得以成就了律法的义,并将律法的义籍着信心赐给那些信他的人,从此,一个全新的时代,恩典的时代,新约的时代开启了。这是犹太人祖先们,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延续。福音也因着犹太人的排斥,走向了全世界,成为外族人的福分。
为什么大部分犹太人没有认出弥赛亚耶稣?
首先是因为他们的自私。他们满脑子想的复国救主,复兴以色列和犹太人,没想到耶稣是为了拯救全人类而来的,耶稣不仅是犹太人的弥赛亚,更是全世界人的基督。
然后是他们的骄傲。上帝对他们独一无二的恩宠,让他们唯我独尊,鄙夷外邦人。骄傲的后果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义,没有按照正道去分解圣经,也无法真正体会上帝的心意,自然成为瞎子和聋子,看不到上帝真正的作为,认不出他们的救主耶稣。
同时,新旧约的思维方式变化实在太大了,从律法到恩典,从行为到信心,从死亡到复活……犹太人的脑筋转不过弯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犹太人足够优秀,我们这些外族人处在他们的位置上不会比他们做的更好。
所以,终极的原因还是上帝的计划,这是上帝早就安排好的,我们可以从圣经中两个故事和比喻看到端倪。
一个是浪子回头的故事,在《路加福音》15章的11节到32节。故事中的大儿子代表犹太人,小儿子代表外族人。当小儿子浪荡多年回到家中的时候,代表上帝的父亲热情地接纳了他,这让大儿子很不高兴,最终离开了父亲的家。
在《罗马书》11章中,使徒保罗提到了一棵橄榄树,犹太人是橄榄树的本枝,外族人是嫁接的枝子,本枝被折下来,代表外族人的野枝子被嫁接在上面。
这两个故事和比喻告诉我们,在新约时代,大儿子和小儿子,本枝子和野枝子,暂时无法共存,犹太人需要做出必要的牺牲,来造福全人类。
当然,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一样,在犹太人中间,永远不缺乏有识之士,忠信之人,神为犹太人存留余种。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一旦认出弥赛亚,就矢志不渝地跟随他,最终不仅名留青史,天国也回响他们的名字。
他们包括,终日守候在圣殿中,日夜等待弥赛亚出现的西面和亚拿,还有为耶稣到来摇旗呐喊,最终死在希律王刀下的施洗者约翰,还有紧紧跟随在耶稣身边的那些女人们,抹大拉的马利亚,伯大尼的马利亚,甚至还有一些法利赛人和权贵,如尼哥底母,埋葬耶稣的约瑟……
被耶稣最为使用的,是一群紧密围绕在耶稣身边的使徒和门徒们,如彼得、约翰以及外邦人的使徒保罗,他们跟着耶稣走遍以色列的山山水水,传扬福音,见证基督的死里复活,为耶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会,并将福音传向全世界……
他们才是犹太人的优秀代表,我们每个基督徒,都欠他们一份恩情。
而那些拒绝了弥赛亚的犹太人,也会被弥赛亚的拒绝,大审判就要来了,他们将迎来以色列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日子,而且看不到尽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