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维新,进入命定,释放荣耀,迎接禧年!

回归圣城

以色列演义(4)出埃及记

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通常来说,需要四大要素:民族、宗教、国土、政权(统治),以色列也不例外。不过,上帝打造以色列这个国家,并非一次成型,而是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来,这个过程就记载在圣经中。

民族最先成型,雅各成为这个民族共同的血脉,并从众先祖那里继承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气质和性格,有着相似的民族风俗和习惯。民族之后就是宗教,我们知道,现在以色列人信奉犹太教,犹太教从哪里来?

让我们回到2500多年前的埃及,那时候雅各的后代已经在埃及居住了四百年,已经成为一支人口超千万的民族。可是此时的埃及,早已物是人非,法老已经换了好多代,早已不再认识约瑟,也不知道约瑟为埃及所做的贡献,于是以色列人沦为埃及的一个普通民族,而且由于他们的一神信仰与埃及的多神信仰、偶像崇拜格格不入而受到特别的歧视,最后沦为埃及人的奴隶,过着劳苦困顿的悲惨生活。

一个悲惨的时代,一个低到尘埃的民族,需要一个伟大的引领者和拯救者,于是上帝兴起了摩西——命运跌宕起伏,一生充满神迹的摩西。

摩西的出生就很有故事,那时正逢埃及人迫害以色列人达到一个顶点,连婴儿也不能幸免,于是摩西的妈妈迫不得已,将摩西放在一个箱子里,漂流在尼罗河边的芦荻里,结果被法老的女儿发现,收养为儿子。因此摩西实际上是在法老的王宫里长大的,他身上那种王者的领袖气势,应该就来源于此。这种从弃婴到王子,与敌共眠的情节,今天可以用来做网络爽文的题材。

摩西的妈妈将婴儿摩西放在尼罗河边

虽然贵为埃及王子,但摩西的身上却流淌着希伯来人的血液,长大以后有次为本族人打抱不平,结果不慎杀死了一个埃及人,只好被迫离开埃及,来到米甸人(米甸人是亚伯拉罕的另一个儿子,算是摩西的远亲)的地盘,米甸的族长收留了他,于是他又一次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像他的祖先雅各一样,成为一位牧羊人,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牧羊并不容易。上帝所使用的传奇人物,无一不在命运和生活的熔炉中反复锤炼。经过四十年风餐露宿的牧羊生活,摩西已经从一位心高气傲的王子,变成了一位极其谦和稳重的丈夫和父亲。时候到了,有一天,上帝在荆棘火中向摩西显现,呼召他前往埃及,解救摩西的本民族——希伯来人于水火。

耶和华神在荆棘火中向摩西显现

摩西得令出发,一人一骑去对抗那个风头正旺的庞大帝国埃及,“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从信心而生的勇气与决绝!

以后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出埃及记,上帝借着摩西,先后给埃及降下惊心动魄的十大灾难,宛如末日预演。每一次灾难降下,法老都会反省一阵子,答应希伯来人离开,但他每一次都会后悔,谁能甘心一大群奴隶白白走掉呢?法老的心态并不奇怪。

不甘心也不行,因为他面对的是掌管一切的上帝。终于最后一灾来到了,法老和埃及人不得不屈服,答应希伯来人离开,但摩西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希伯来人来到红海边的时候,法老又又又反悔了!这回他带着一大帮装备精良的人马,誓将希伯来人消灭在海边。前有大海,后有追兵,以人看来,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可是摩西带着信心走入海中,向大海伸出手杖,海水就被大风吹开,立在两边如同墙壁,海底变成了干地,以色列人从中行走而过,后面追来的埃及军队,却被淹没在海中,喂了鱼虾!——这就是摩西开红海的辉宏神迹。

摩西开红海

这里顺便给大家安利一部好莱坞动画电影《埃及王子》,电影没有完全遵循圣经的记载,但基本还原了圣经的精神风貌。摩西形象塑造非常丰满,符合我们对圣经的想象。电影最震撼的片段就是开红海,有身临其境之感,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电影的主题曲《当你相信时》,有着浓厚的信仰味道,也曾风靡一时。

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以后,摩西的经历相对平淡,由于以色列人的不信,他的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上帝也没有允许这个世代的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迦南地,只能在旷野也就是沙漠四处转悠。

不过在旷野转悠的时期,摩西并没有闲着,他受上帝之命,整肃了以色列人的信仰,犹太教就此成型。在摩西以前,以色列人实际上没有宗教,只能算是信仰,因为没有宗教场所,没有宗教礼仪,没有共同的敬拜,大家各自为政,也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以色列的规矩就是律法。摩西在西奈山上与上帝单独相处了四十个昼夜,上帝向他面授律法,摩西从西奈山上下来的时候,脸上发光,手里捧着一块上帝亲自写成的石版,刻着最基础的十条律法,这就是著名的摩西“十诫”,以这“十诫”为核心,还有许多诫命,有人统计有613条之多,涵盖以色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兴趣地可以去读读圣经有关部分。

上帝在石版上刻十诫

什么是律法?实际上就是专属于犹太教的宗教法律,也成为以色列这个民族的法律,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该做的就是犯罪,反映的是上帝的心意。虽然律法专为犹太人赐下,但也随着旧约圣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影响了世界各国、各族法律的制定。

不过,律法主要还是给犹太人的,有着犹太教独有的祭祀和节日。犹太律法里一共有五种祭祀: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赎愆祭,这五种祭祀各有不同的功用,为人们执行这些祭祀的,被称为祭司,祭司的工作、服饰也在律法中有详细的规定。律法也并不总是这些苦哈哈的事情,还有逾越节、五旬节、住棚节这样的节日,可以让以色列人欢喜快乐。

有了祭祀,就要有祭祀的地方,这就是会幕了,会幕相当于基督教的教堂,是以后圣殿的雏形,也是一个移动的圣殿,同样分为三层,外院、圣所和至圣所。会幕实际上是个大帐篷,每个部分都是可拆卸的,可以方便旷野中四处带着走。

会幕的模型

会幕是以色列集会的中心,实际上是人神相会的地方,整个律法也指向的是人神相会,这就是律法为什么会如此复杂的原因之一。神如此圣洁无暇,而人却是污秽堕落的,通过律法,人除去罪,洁净自己,才能与上帝亲近。可以说,律法虽多,但没有一条是没有意义的。

有了律法、有了礼仪,有了会幕(宗教场所、敬拜场所),犹太教作为一种宗教可以说是齐活了。通过犹太教,上帝实际上是在向全世界宣示,犹太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是一个属于上帝的民族,上帝要亲自带领他们,拯救他们。从此,犹太教就与这个民族深度捆绑在一起,成为犹太民族的最大标志之一,这个宗教在摩西的时代就基本定型,从那以后再没有多大变化。

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为这个民族打造犹太教,成为摩西的两大贡献,他另一大贡献就是“摩西五经”。

在摩西以前,犹太人像其他民族一样,只有口传历史,没有系统的书面记载。摩西作为整个民族的族长,将这些口传历史汇集起来,并加上以色列人出埃及记的历史,以及从上帝所得的律法书,写下来整理成了著名的“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被犹太后人尊称为“妥拉”(意思是“教导、训诲”)。这就是圣经的最初五卷书,也成为整部圣经的根基所在,人类最早期的历史,就记载在其中。

在这方面,摩西与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孔子相似。孔子整理了前人口传与书面的历史和道理,加上自己的发挥(应该也来自上帝的启示),编撰成了中国最早也影响力最大的经典典籍,以四书五经为代表。

纵观摩西的一生,他确实是个不世出的,被上帝大用的信仰巨人,不仅对犹太民族影响巨大,对全人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但他实在太超前了,也因此注定孤独。摩西的一生,面临着许多矛盾冲突,大多都是在人与神之间做选择,而摩西忠实地选择了神,这意味着他常常要为神与大多数人对抗。

最让摩西伤心的,还是他自己的同胞,他为以色列人大发热心,一辈子都在为他们奉献奔忙,可惜那个世代的以色列人并不怎么待见他。正所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按俗语说,就是热脸贴个冷屁股。

摩西刚到埃及的时候,以色列人就不怎么相信他,直到他行了神迹才勉强接受摩西,以后也是反反复复,来回摇摆,法老只要占上风,他们就开始抱怨摩西。在经历神迹奇事走出埃及以后,按说他们应该尊重摩西了吧?并没有,反而变本加厉,开始了一长串的悖逆和反抗,包括摩西上山领受“十诫”时铸造金牛犊的偶像、摩西的哥哥姐姐指控摩西、可拉等人的叛变、十二个探子的怨言……这样的反叛简直数不胜数,多次让摩西黯然神伤,连带着自己也跟着犯过一次错误,被上帝惩罚。

对摩西这个上帝代言人的反抗,就是对上帝本人的反抗。这个世代的以色列人,于是成为被上帝弃绝的一代人,除了约书亚和迦勒这两人,整整一代人,上千万的以色列人,倒毙在旷野,无法享受进入应许之地的福分,叛逆是要付上代价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可是见过云柱火柱、见过大海分开、见过西奈山闪电和火焰的一群人啊……也是被天上吗哪喂养,直接领受上帝神圣律法的一代人啊……。一部分来自祖先的遗传,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即使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样的信仰巨人,在他们早年也常有悖逆之举,这些毛病和咒诅也会传给他们的子孙后代,藏在他们的信仰基因里,成为埋在以色列这个民族中的地雷,不时爆发一下,甚至有时泛滥成灾,毕竟,这个民族的名字,就是与神摔跤啊!

横亘在那个世代的以色列人面前的,还有三大绊脚石:

第一,不信。信心是联结神人之间的管道,一切从神而来的好东西,都通过信心这个管道而来,亚伯拉罕就是因信而称义,摩西因信而行出神迹奇事,不信的人什么也得不着。如果不信,即使经历再多的神迹也没有用。

第二,奴性。在人类社会中有个奇怪的现象,叫斯德哥尔摩现象,得名于发生在斯德哥尔摩一次绑架案,被绑架者由于被绑架的太久,以至于开始同情绑架者,甚至为绑架者辩护。那个时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如此,他们在法老手下做奴隶实在太久,即使上帝释放他们得自由,他们的记忆和习惯还停留在奴隶的时候,思想里也处处存留着奴隶的扭曲痕迹,让他们无法拥抱上帝给他们的真正自由。

第三,无知。上帝给以色列人赐下律法,并非要辖制他们,而是让他们知道什么罪,并且如果依靠人自身的肉体和能力,律法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所以律法的功用,一是定罪,二是因为看到自己的罪,去寻求上帝的拯救和帮助。显然,那时的以色列人并不明白这些,一味用自己的肉体去遵守律法,结果就是耻辱的失败。

以色列人跌倒在这些绊脚石上,还不知悔改,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另一个世代要在他们以后兴起,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和胜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