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如何。”这段经文出自《申命记》33章25节,是摩西对于亚设支派的祝福。不过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普世性的,所以也成为一段常被基督徒引用的经文。
“日子”在中国是个很有意思的词,我们中国老百姓,将生活的每一天称为“过日子”,也就是怎样度过生命的每一天,“你的日子如何”可以更通俗地翻译为“你怎样过日子”。那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过法,你今天吃肉,他明天喝汤,你喜欢散步,他喜欢看电影,你在睡觉,他在工作……这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但是,当圣经说:“你怎样过日子”,其实就在暗示,“过日子”是有好有坏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一样的,圣经对人如何过日子,是有标准的,这种标准散布在圣经的各处:
诸般勤劳都有益处;嘴上多言乃致穷乏。(箴言 14:23)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埃及记 20:12)
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帖撒罗尼迦前书 5:21-22)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 (马太福音 24:42)
……….
总之,圣经,也就是上帝要我们过日子要良善、公义、智慧、慈爱、警醒……并把这些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中,每一件事中,因为日子就是一件件事情组成的,每一天的每一件事,你如何做,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做,就组成了你的“日子”。
当你按照上帝的旨意“过日子”,你就拥有了“力量”,有力量我们就会在精神上强健强壮,在处理各样的事情上拥有能力,并能够抵御住大风大浪的冲击,并最终可以到达信仰的终点——天堂,那是神对每个爱他信他之人的奖赏。
所以,“你的日子如何”说的是过程,而“你的力量也如何”说的是结果,你怎样过日子,你就有怎样的力量。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这里面还缺一样,那就是源头,没有源头,日子和力量也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意义。
也许一段中国古人的教训会带给我们启发:
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吕氏春秋》
译文:但凡操持国务,最好能够把握住事情的源头,其次是把握事情的结果,再其次是把握做事的过程,如果这三点都做不到,那么国家必定危急,个人肯定困窘。
虽然这段话说的是国家的“过日子”,但也可以放在个人哪里,因为在中国古代的观念里,“国”“家”“人”,原本就是一体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太上知始”也适用我们的信仰生活,许多基督徒,“知中”,也“知终”,但不知道我们的源头是什么,就会迷失方向。
我们“过日子”的“始”是什么?也就是源头是什么?圣经说得很明白:
他是元始,是死人中首先复生的,好让他在凡事上居首位;(歌罗西书 1:18 新译本)
主 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格;我是今在、昔在、以后要来,全能的 神。”(启示录 1:8 新译本)
“阿拉法”是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所以代表着“开始”,所以,耶稣基督就是我们的“始”,祂的死里复活就是我们“始”,我们的一切一切,无论是“日子”,还是“力量”,都来自于这个“始”。祂死了,我们才可以脱离这个罪恶的世界,祂活了,我们才有能力胜过这个罪恶的世界,我们才可以按照神的标准去“过日子”。
把握住这个“始”,把祂的救恩放在“太上”的位置,我们才能有过程和结果。当然,基督的救恩最后落在圣经和圣灵上,如果我们要有个好的“开始”,读经、祷告、学习真道、灵修就很重要了,我们的一天最好以这些开始。
与《申命记》33章25节不同,《吕氏春秋》这段话把结果放在过程之前。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过程千变万化,通常还伴随着许多看不见的态度和思想,因此在实际中难以把握,不如去把握看得见的结果,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圣经中也有所回应,如《雅各书》中的行为和信心,还有“结果子”的教训,这种看法不一定不符合圣经。但为了更加符合圣经,我们不妨把这段话改为:
凡过日子,太上知始,其次知中(日子),其次知终(力量)。三者不能,身必穷,信必困。
这就是一个基督信仰的完整样子——源头、过程、结果,我们都要把握好,并且还要有次序,有层次,这样,我们的信仰就不会失败,不会没有果效了。
愿我们都能活出这样平衡的信仰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