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杰克.福斯特(Jack Frost) 译者:杨瑞祺、林淑真
本书前面我们看到许多谈论“儿子”或“儿子名份”的经文。圣经并未将“女儿”列入,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儿子可以继承产业。今天在基督里,神并不偏待人;在圣灵里不分男女(参加拉太书三章28节)。如果身为女儿或圣经没有提到“女儿”的这个事实,让你觉得被轻视,没有关系,你的日子就要来了。在永恒里,你生命中所有认识基督的男人都要被称为基督的新妇。所以长远来说一切都很公平。但为了行文的简洁,我们在本章中要使用“儿子”这个通称,女儿也包括在内。
直至目前为止,我们谈到很多孤儿的灵和儿子的灵,以及我们要如何从一个封闭心门、无法爱人的孤儿,变成在天父的爱中满有安全感的儿子和女儿,能够接受别人的爱,也能爱人。惟有做出这样的转变,我们才能进入父神为我们所预备、我们因与基督同为后嗣而得以合法继承的产业。
可能有人要问:“但我要怎么知道我有一颗孤儿的心或儿子的心呢?我要如何分辨它们的不同呢?它们的不同点为何呢?”这些问题不仅问得好,也确实可以成立,因为认清并承认自己有一颗孤儿的心,乃是?个人能够拥抱儿子名分的第一个先决条件’。本章中我要概略提出二十个孤儿的灵和儿子的灵不同的对照点,附录A中有这二十个对照点更详细的解释。当你在思想这二十个对照点时,请仔细检视你的生活,问你自己这个问题:“有哪些点刚好是我的写照?”你可能会发现在某些方面,你有孤儿的心,但在其他方面,你有儿子的心。
1.神的形像
孤儿视神为主人,必须不断地取悦祂。他们觉得他们必须更多祷告,更多读圣经,或更努力服事来引起神的注意,得到神的恩宠。他们经常觉得自己还需要做更多,或在神面前摆上更多,才会讨神喜悦。对孤儿而言,神不只是主人,也是工头。
但如果是儿子的话,他看到的神是慈祥的父亲,无条件地接纳他们。他们知道神无条件的爱不是根据一个人的表现,而是出于神的本性。因此他们无需努力强求或努力做什么来“赢得”父亲的爱。在基督里,天父按照他们的本相,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爱他们。
2.倚赖
孤儿生性独立,凡事倚靠自己。他们倚靠自己的恩赐、才干、聪明和恩膏;他们认为其他人都不可靠。如果想要某样东西,他们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想把事情做好,我就一定要靠自己。”
儿子懂得彼此倚靠,他们知道他们需要神和基督的身体所给予的爱。这种彼此倚靠的心态让他们的心房敞开,让天父的爱可以从他们身上流贯到他人身上。儿子也知道他们要完完全全倚靠天上的父亲,如同耶稣所做的。“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惟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约翰福音五章19节下)。
3.神学
孤儿活在对律法的热爱中,如同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想要靠着遵守律法、法度、典章和律例来亲近神。他们认为顺服比关系重要。
但儿子却是活在爱的法则中,他们看重真理,知道真理中最重要的就是领受天父的爱,并将那爱传给他们所遇见的下一个人。儿子明白“爱,就完全了律法。”(罗马书十三章10节下)的圣经真理。
4.安全感
孤儿缺乏安全感,但却非常擅长于掩饰自己的不安全感。他们努力把事情做好,做得够多,以讨神喜悦,赢得神的祝福,因此经历不到内心的平安和安息。孤儿的一生充满了不确定感,害怕信靠,害怕被遗忘,害怕亲密感。
相反地,儿子在父亲的拥抱中可以安息,有平安。他们知道自己在主里的安全感与自己的行为无关,全然是因为神的恩典和基督在十架上的救赎之功。
5.需要被肯定
每一个人都需要被肯定;我们都渴望被接纳。但孤儿的需要被肯定好像上了瘾一样,不断追求人的赞美、肯定和接纳。但这些虚假的情感无法满足他们的心,只会带来害怕失败和被拒绝的恐惧,让孤儿的心反而离神越来越远。
儿子就不受这种折磨和恐惧的影响,因为他们知道神的爱,神完全接纳他们,他们因着神的恩典已被称为义。他们无需努力追求被肯定,因为在基督里,他们已经完全被肯定。
6.服事动机
孤儿的服事是出于个人成就感的需要,他们需要神和别人的注意。这种心态通常会以过度参与宗教活动表现出来。有些孤儿因此感到厌倦或对自己的挣扎忿忿不平,丧失服事的动机,变成无动于衷。
但儿子却可以喜乐的服事,因为他们的动机是出于感受到神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内心无限的感激。孤儿的服事是期待得到回报,儿子的服事却是出于爱,乐意付出。
7.遵守基督徒操练的动机。
虽然有些孤儿对信仰无动于衷,根本不守基督徒的操练,但其他追求基督徒操练的人——祷告、读经和研经、禁食等——他们的追求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期望得到神的恩惠。他们经常用每天读经祷告多久和多常禁食来评断自己和他人的属灵程度。很多孤儿可以背诵长篇的圣经,每次祷告好几个小时,但却未曾亲自经历过神炽热的爱情和接纳。耶稣责备法利赛人说:“你们查考圣经(或译: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翰福音五章39-40节)因为动机错误,所以遵守基督徒操练的孤儿很容易错失爱和与神亲密的机会。
儿子从基督徒的操练中找到喜乐和快乐,而不是出于一种责任。当领受到父神深刻之爱的启示,他们会发现过去他们为着“宗教义务”所做的许多事,其实不再重要,或是对他们而言拥有了全新的意义。旧有出于责任、义务和恐惧的动机被一种新的动机所取代,那个动机就是爱。对儿子而言,所有属灵的事,包括基督徒操练,都成为喜乐和快乐的源头,因为爱带来生命,但责任和律法的字句却叫人死。
8.纯洁的动机
孤儿相信他们必须圣洁,神才会接纳他们;他们必须完全纯洁才能得到神的恩宠,避免神的审判和愤怒。为了成为圣洁,他们惟一知道的办法就是努力、再努力,竭力追求。因此对于自己不断失败,无法达到纯洁和圣洁的标准,他们心中的罪恶和羞耻感越来越深。
儿子想要成为圣洁是出于他们对父亲的爱。儿子很自然地会效法父亲,他们希望自己“和爸爸一样”。儿子在父亲的爱中有安全感,他不有任何东西阻碍了他与父亲的亲密关系。他们不想伤父亲的心,只想成为一个神的爱和同在可以停驻的所在。与惧怕和恐吓比较起来,无条件的爱是一个追求纯洁更大的动机。
9.自我形象
孤儿通常自我形象低落,有自我拒绝的心态,因为他们经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不及人。别人好像比较蒙福。别人好像比较被爱。别人好像运气比较好。
儿子能肯定自己,有自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父亲面前非常宝贵,非常有价值。他们知道无论他们做什么,失败多少次,父亲都爱他们。他们可以从失败中爬起来,抬头挺胸继续往前走,因为他们在父神的爱中有安全感,知道他们凡事都能做,可以成为伟大的人。
10.安慰的源头
孤儿因为关闭了部分的心门,不愿接受爱,所以经常在错误的情感中寻求安慰:成瘾、冲动、逃避、忙碌、激昂的宗教活动等。他们相信越忙碌,就会越快乐,越值得得到父亲的爱。但因为他们有一个独立的灵,凡事倚靠自己,所以在自己的好行为中找到错误的安慰。
儿子在安静和孤寂中找到真实的安慰,安息在天父的爱与同在中。他们发现一旦尝过那样安息的所在,世上万事和宗教敬虔所能带给他们的一切都失去了光彩。与一个儿子沐浴在父亲无条件的爱中所得到的安慰和喜乐比较起来,其他的事都算不得什么。
11.同侪关系
孤儿和同侪的关系通常是竞争、对抗、或忌妒他人的成功和地位。他们相信他们必须战斗,努力争取每一份好处和渴望。看到他人的成就或升迁,孤儿无法真心的为他们高兴,深怕自己如果不够“顶尖”得不到他人的尊敬或看重。
但对儿子而言,同侪关系所看重的是谦卑和合一,彼此尊荣,看重对方,看到别人蒙福和成功时,真心为他们欢喜。儿子对自己的身分和地位有安全感,因此无需害怕他人的成功和升迁。
12.面对他人的错误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冲突就无法避免,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有效解决冲突是健康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孤儿因为非常自我中心,因此通常会控告对方,揭发他人的错误,却试图否认和隐藏自己的错误。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他们会设法让别人丟脸。为了爬得更高,他们不惜践踏他人,破坏关系。他们喜欢控制、好批评、占有欲强、对他人缺乏尊重和尊敬。
儿子非常看重关系。因为爱,他们遮掩(但不是隐藏)他人的过错,带着爱心和温柔的灵,他们努力帮助犯错的人得到恢复。遮掩过错和隐藏过错不一样。遮掩是保护一个人不受羞辱,不让事情的揭露毁灭掉那人,直到冲突或错误可以得到解决。隐藏错误则是一种欺骗行为,这是孤儿思想的记号。
13.对权柄的看法
因为孤儿可能在生命的权威人士手中遭到利用和错待,所以将权柄视为痛苦的夹源。因此对任何其它权柄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除了自己之外。他们对权威人士的动机存疑,无论是家中、职场、教会或任何其他地方都是如此。造成这样的原因至少有部分是因为他们缺乏谦卑和顺服的心态。孤儿讨厌、也害怕别人告诉他们要顺服某个人,服在他们的权柄之下,支持他们。他们认为顺服于某人无疑就是任凭那人来利用他们。
但儿子对权柄却有不同的看法。儿子对合法权柄表达敬重和尊荣,视权威角色为服事神的人,为要使他们得益处。说明两者对照的另一种说法是,儿子有受教的心,孤儿没有。
14.对劝诫的看法
孤儿无法接受他人的劝诫,甚至是敬虔的劝诫,因为他们无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他们的心里,他们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得对,所以在听到他人的劝诫时,他们会把它当作是对个人的攻击或拒绝。为了要为自己辩护,他们会一直挑剔别人的错误,怪罪他人,试图为自己辩护,证明自己没错,态度或言语负面,控告他人,或关闭他的灵,不愿向那个对他发出劝诫的人敞开。
儿子在听见别人的劝诫时,他们会把它当成祝福,看成是他们生命的需要,将他们生命中自己可能看不见的错误和软弱显露出来。他们力求在软弱还没变成破坏人际关系的问题之前,就把这些软弱治死。尽管劝诫起初听起来会让人不舒服,但他们将其视为宝贵的纠正,是生命成长的一个契机。若不成长,就不会有成熟的生命;没有成熟的生命,就无法继承基业。
15.爱的表达
孤儿的防卫心重,会有条件性地表达他们的爱。孤儿表达爱是根据他人的表现和肯定。孤儿因为对爱关闭心房,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无条件地爱人,也不知道如何接受无条件的爱。
对儿子而言,爱是公开、透明和热情洋溢的,他们愿意放下自己的事情去满足他人的需要。对孤儿而言,爱人与否的基础是:“你可以为我做什么?”但对儿子而言,爱人的基础是在于:“我可以为你做什么?”孤儿的爱是爱自己;儿子的爱是无私的爱。无私的爱就是即使不觉得想要去爱的时候,他都愿意去爱和肯定,只因为他知道别人需要爱。
16.感受神的同在
对孤儿而言,如果他们有感受到神的同在的话,神的同在是遥远且有条件的。如果诸事顺利,如果日子过得好,如果觉得自己讨神喜悦,如果觉得自已该做的都做了的话,他们才会感觉到神与他们同在。但即使是在这种时候,神也似乎非常遥远,因为他们的心房关闭,无法与祂亲近。
儿子则非常享受与神亲近,和神亲密的关系,因为他们知道神的同在和亲近与自己的行为表现无关。他们发现神时常与他们同在,无论他们离神的爱有多远。他们惟一需要做的就是停下脚步、回转归回他们心灵的中心,神爱的所在,神一直住在里面。儿子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圣经的真理:“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丟弃你。”(希伯来书十三章5节下)孤儿质疑神是否爱他们;儿子知道神爱他们至深。
17.条件
孤儿身在捆绑中,他们是恐惧、不信任、独立、自我依靠、自义和自我辩护的奴隶,更是寂寞的奴隶。
相反地,儿子却活在自由中。爱使他们得自由,不再受恐惧、羞耻、羞辱、罪疚的奴役,不再需要一直不停地证明自己。他们不仅可以自由地接受爱,更可以丰丰富富地将爱给出去,不会逃避爱。儿子得以自由地成就天父对他们的一切心意。
18.地位
孤儿活得像没有家的人一样,觉得自己像仆人或奴隶。他们的灵没有安息,因为离开了安全的港湾,不知如何回航。在恐惧的大洋中,他们被冰冻在麻痹谷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满足他们,没有任何事物是永远的,世上没有他们的家。
儿子心中有平安,安息在安全的港湾,安稳在父神的爱中。港湾外围的洋海或许波涛汹涌,但内在却在父神怀中得享安静。
19.异象
孤儿的热心来自属灵的野心,渴望拥有某种属灵的成就,或与众不同,愿意付出代价来达到目的。他们渴望得到众人的注目,被别人看作成熟人。
儿子无需证明自己,无需努力追求地位、权势或声望。反之,他单单满足于天天经历父神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作神的使者,向家人和众人表达神的爱。亲密关系比结出果实更重要。
20.未来
对孤儿而言,未来就和生命中许多其他的事物—样,永远不确定。他们的态度是:“努力去争取你能得到的每一样东西!”孤儿因为没有遗产可以继承,所以无论他们想要什么,都必须努力去争取,完全倚靠自己的恩赐和才干,控制和操纵环境来让自己成功。而且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他们非常看重现在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儿子愿意耐心等候自己的产业,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未来是光明的,确定的。慈爱的父亲拥有无限的资源,作为祂的儿子,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失败,所以为了将来的荣耀,就愿意承受现在的苦楚。儿子知道儿子的名分带来儿子的产业,拥有儿子的身分,他们就可以安息,耐心等候。
发表评论